荆防败毒散由“治疫第一方”人参败毒散衍化而来,加入荆防增加辛散之力,其主治从“伤寒时气、瘟疫”,不断扩展到“疮疡、时毒、大头瘟、肠风下血”,是历代医家不断总结临证经验后的拓展。
根据《方剂学》所载,荆防败毒散一方出自《摄生众妙方》,为人参败毒散去掉人参、生姜、薄荷以后,加荆防这一药味调剂而成。但通过阅读文献,发现在实际中以含有人参的应用居多。
方中药物除去人参皆为普通常见之品,以荆芥、防风、羌活、独活祛风解表、除湿止痛为君,除外感寒湿。川芎、柴胡行血祛风,解表邪,止头痛;桔梗开提肺气,枳壳降气行痰,一升一降,宽胸利气,善治胸膈痞闷为臣。
前胡疏风祛痰,配桔梗、枳壳宣肺祛痰,治咳嗽有痰,升清降浊,使体内气机恢复正常;人参培补后天滋化源,茯苓渗湿健脾化痰,使补而不滞,共为佐药。甘草调和诸药以为使。诸药合用,具宣疏肌表风寒湿邪之效。
故本方可宣散邪气、疏风、除湿、理气、解郁、和血、祛痰,对于风邪夹寒、热、湿、郁、痰之毒而为病者其效甚佳,故名“败毒”。
荆防败毒散以透散疏利见长,性辛平,对于一切表证初起尤为适宜,非如麻黄之类强发其汗,无麻桂过温之弊,无引邪入里化热之虞,不拘于风寒、风热俱可用之。
若是久病体虚,则加人参合甘草以鼓邪外出,又散中寓补。若表邪甚,则加重荆、防以增散邪之力。
荆防败毒散适宜表证初起,被称为“四时感冒之神剂”,不仅适合外感风寒湿邪引起的恶寒发热,肢体疼痛,是治疗瘟病初起的良剂,同样适合疮疡、痘疹、大头瘟等毒在肌表的皮肤病。
其治疗方向妙在“败毒”二字,瘟疫初起为毒在肺卫、膜原,肌肤疮疡初起为毒在肌表,时毒为病乃四时邪毒感于头面,大头瘟乃为天行邪毒客于三阳之经发于头目,痢疾、肠风下血为毒陷于里。
其处方之妙在于外散肌表郁闭之风毒,内除表里之湿邪,畅气机郁滞,消痰淤血郁,是疏利消散“毒邪”的妙剂。其“败毒”之功即体现在其疏散透利“毒邪”的特点上,可从多方面,多层次给邪气以出路。
荆防败毒散药性缓和,不仅可以疏散风寒,同时针对湿邪、气郁、血瘀、痰郁立法,可避免引邪入里化热,对于各类疫毒邪气所致的疾病初起阶段均有良好效果,可作为疫病群体性预防用方在临床上推广应用,也可应用于其他多种气机郁滞在表在上之证。
荆防败毒散方剂简介
荆防败毒散方药组成为:荆芥、防风、羌活、独活、柴胡、前胡、川芎、枳壳、茯苓、桔梗、薄荷、甘草等
功能:具有疏风解表、败毒消肿,祛痰止咳之功效。主治外感风寒湿邪。证见外感风寒初起,恶寒发热,倦怠,呼吸困难,咳嗽,痰多色白等。
主治:方剂现代研究发现其药理作用较为广泛,但最主要的还是用于外感风寒、挟湿挟痰的表证。临床主治畜禽外感风寒初起,恶寒发热、倦怠不动、痰多色白、咳嗽等感冒。
应用:首先是用于家禽临床。主要是对鸡、鸭、鹅等禽类因天气突变或受冷引起的恶寒发热、体温升高,缩头炸毛、食欲不振,呼噜咳嗽、张口甩头、口腔或气管痰多,感染禽只拉白、绿粪便,蛋禽产蛋下降、蛋品下降等证。
其次是用于家畜。用于体温升高,精神沉郁,低头耷耳,眼半闭喜睡,食欲减退,鼻干燥,结膜潮红,羞明流泪,有白色眼眦,口色微红,舌苔发白,耳尖,四肢发凉,皮温不均,畏寒战栗,呼吸加快,咳嗽,打喷嚏,流清水鼻液等证。